■ 6月25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从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获悉,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的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这标志着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正式投产。
■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是全球最大、海拔最高的水光互补项目,年平均发电量20亿度。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接入四川主网,在迎峰度夏之际投产发电,为川渝电力保供再添“生力军”,也为7月28日开幕的成都大运会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 雅砻江流域不仅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主要能源基地,也是四川电力保供的重要能源基地,柯拉光伏项目将水光互补开发规模首次提升到了百万千瓦级。
【资料图】
水光互补组合出道 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
从康定机场驱车,沿着雅砻江溯江而上,经过大约2个半小时车程,两河口水电站到了。去年3月,装机300万千瓦的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已投产发电。
与两河口水电站距离约50公里的柯拉一期光伏电站,200多万块光伏板,将最高海拔4600米的扎拉托桑山装点成一片“光伏海”。
作为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电站,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发出的电,通过输电线路接入两河口水电站,实现光伏和水电“打捆”送出,首次将全球水光互补规模提升到百万千瓦级。那么,水光互补是怎么实现的?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两河口管理局局长王金国介绍,水光互补,即将光伏接入水电站,用水电优异的调节性能平抑光伏输出功率的波动性。以柯拉一期光伏电站为例,当光照好、光伏出力大时,两河口水电站减少机组出力,将水储存起来;当受多云、降雨等因素影响、光伏出力减小时,两河口水电站引水发电,增大水电出力。通过水电站的调节,水光打捆后将输出更为稳定的电能,更有利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水电像一根强有力的杠杆,撬动更多的新能源开发。“一般常规水电可配套开发相当于自身装机规模1倍至1.5倍的新能源,抽水蓄能可将这一数值提升到3倍至4倍。”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郭绪元说。记者了解到,柯拉光伏电站规划共三期,装机规模有望扩展到300万千瓦以上,相当于再造一个“两河口”。未来以两河口水电站为核心,接入周边的光伏、风电、抽水蓄能等,多种新能源组合“出道”,总装机规模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看来,由于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先天不足,其大规模接入电网,会对电网安全稳定造成冲击,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难题之一。而两河口和柯拉的水光互补一体化开发,提供了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有效方案。
打造全球领先的水光一体“数智化”光伏电站
柯拉一期光伏电站作为世界最大水光互补项目,面临水光互补运行相关的各类难题。该项目在设计阶段便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包括水光一体化互补运行特性分析、水风光一体化开发规模论证、流域梯级电站运行影响分析等,为项目投产后的水光互补运行及后续水风光蓄一体化项目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这又给项目施工和管理带来难处。项目建设单位雅砻江公司通过优化传统运维模式,融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还结合大数据、AI算法,自动识别故障,输出诊断报告,实现光伏项目达到“组串级别”的精准运维。柯拉一期光伏电站采用华为基于全新一代“多维感知型”组串式逆变器,实现智能IV组件诊断,构建了全方位运行态势感知能力。
运维平台创新也提升了项目的运营效率,实现了高寒高海拔光伏电站的高效、智能、精细运维管控,打造全球领先的水光一体“数智化”光伏。具体有哪些创新?记者了解到,柯拉光伏项目构建了智能运维平台,首次应用“云边协同+运检分离+智能调度”模式,联合整站智能化执行终端,实现“监、控、管”闭环管理;布置高点全景、热成像、人脸识别等智能摄像机,实现电站安全预警;搭建了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采用先进的飞行自动化管控和无人机库技术,并对无人机自动采集到的红外及高清可见光图像进行智能识别,辅助运维人员快速处理故障,有效解决电站设备分布广、数量多、人工巡检效率低的难题。
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占锋表示,柯拉一期光伏电站作为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采用智能跟踪闭环控制、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效提升电站发电量;构建智能运维平台,实现精准运维、安全预警,积累的经验为我国高海拔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 综合川报观察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