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11日讯近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幕。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晓毅表示,此次为成就展提供的近30件展品,主要是出自兴县碧村的一批陶器和临汾陶寺的一批珍贵文物。在陶寺遗址展览中 ,比较特殊的就是土鼓,其代表了礼乐制度的雏形。
众多学者认为,陶寺就是典籍里记载的“尧都平阳”,根据多年的发掘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聚敛了大量财富,形成了特权阶层。社会发展到这个时候,国家雏形已经形成,文明社会已经来临。陶寺遗址,就是早期中国的典型代表。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聚焦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诞生的关键阶段、重点地域,涵盖了山东、河南、湖北等8省31处遗址的335件(套)文物,以“文明肇始”“变革融汇”“万流归宗”三个单元,着力展示中华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重点描绘早期中国文明的历史样貌,力求让广大观众了解“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最新进展,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增进公众对中国一万年的文化史、中华文明五千多年起源发展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此次“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为期3个月。
闪电新闻记者 徐桂龙 刘晨 李静怡 报道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