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8日讯“看,这都贴到地面了,还能马上弹回来。”山东省农科院的小麦试验田里,李新华按压着几株小麦,向记者展示鲁原502的高抗倒伏性能:“秸秆迅速回弹,是它抗倒伏能力强的重要标志。”
李新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诱变育种团队学术带头人,主持育成国审小麦品种6个、省审小麦品种4个,授权专利3项,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其中,他主持育成的小麦“明星品种”鲁原502,是我国三大主推小麦品种之一,很好地解决了小麦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问题,实打产量突破800公斤每亩,累计推广面积近1亿亩,增收粮食50亿公斤。
一颗良种的诞生,背后是科研人员以10年为单位的潜心研究,是“万里挑一”的辛苦付出。李新华说,培育鲁原502时,他们曾在四十万株作物中挑选种质材料:“先是观察、自然淘汰,来了风雨不倒伏的,我们把它标记出来,再到实验室用仪器进行测量。用四年时间选出了最抗倒伏的种质材料。”
2023年,我国将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意味着,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每亩地要增产7.5%。这个课题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李新华说,从事小麦育种工作三十九年,自己始终没有卸下过压力。“当看到整个黄淮,像安徽、江苏、河南都有自己团队育成的品种,看到增产、老百姓丰收的时候,我就非常高兴,压力也变成一种喜悦。国家需要高产的品种,我们有使命感,必须把粮食的总产量提高上去。”
闪电新闻记者 娄冬梅 吕钊 报道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