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3日讯近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启动,其中,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东临淄南马坊大墓和车马坑、山东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4项入围,时空跨度从旧石器时代到元朝时期。随着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不断被发现和发掘,山东乃至中国的历史轴线随之不断被拉长,文明细节不断被丰富。
(资料图片)
沂水跋山遗址——国内首次发现的对古菱齿象门齿进行加工利用
山东省沂水县河奎村,鲁东南沂蒙山腹地沂河上游,北距跋山水库约300米处,有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遗址——跋山遗址。
截止到2022年11月初,跋山遗址共清理出土石制品及动物骨角化石近10000余件。
跋山遗址出土的具有人工加工痕迹的象牙制铲形器,系国内首次发现的对古菱齿象门齿进行加工利用的情况,结合出土的一定数量的骨制品,齐鲁大地上的先民,可能已经拥有对动物骨骼进行磨制的思维和技术。
锤击、砸击石核,盘状石核及各类石片;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石钻及锯齿形器……随着一件件石制品的出土,旧石器时代中期山东先民生活画卷的一角,得以勘探。在发掘区第14层,考古专家判断为人类活动面,是古人类在河滩出露的砾石面上进行打制石器、肢解动物等行为的场所,古人类使用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标志,跋山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及中国北方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
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制陶工艺已经相对成熟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的关键时期,是人类发展史上沧海桑田般的巨变,也一直是中国史前考古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沂水跋山遗址百公里之外的淄博市临淄区赵家徐姚村西,有一处距今大约1.3万年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人类遗址——赵家徐姚遗址。
这里总计出土遗物1000余件,火塘3处。
遗址内出土陶片标本200余件,陶片均为夹炭红陶,另有陶塑100余件,质地细腻,形状各异,塑形随意。遗址内出土的夹炭红陶器型规整、质地均匀。胎土夹植物茎秆,两侧抹泥,外壁磨光。个别陶片见有穿孔痕迹,穿孔内壁较平整,体现出相对成熟的制陶工艺。蚌器上也见有规整的穿孔痕迹,这说明当时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对成熟。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制作陶器,赵家徐姚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地区史前人类遗存发现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提供了关键证据。
临淄南马坊大墓和车马坑——夯土构筑的“甲”字形墓葬 具有鲜明东周特色
与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不过十余公里之隔的南马坊大墓和车马坑,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东南墓地西南部,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2公里。
夯土构筑的“甲”字形墓葬中墓室装饰华美,壁面经反复修整涂抹,并用彩绘帷帐装饰,墓壁和二层台上大面积铺置苇席。
墓穴中发现了结构基本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模型和加固墓壁的生土垛子,出土了大量带有漆木柲的青铜兵器、排列整齐的车马等。
临淄南马坊大墓和车马坑是目前山东地区正式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东周时期墓葬,两座车马坑也是目前山东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的车马坑,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山东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墓室内壁画堪称国宝
万物变化、沧海桑田,在元朝的山东,有一位传奇的历史人物,张荣,他从一位金朝士卒,后来成为济南地区一股武装势力的首领,降蒙古后在作战中屡立奇功,成为元朝名臣。2021年10月~2022年9月,济南对章灵丘北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并清理西汉至清代墓葬102座,其中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最为重要。
张荣墓内部为前后双门楼、八墓室的结构,是国内元代墓葬首次发现。墓室内彩绘的壁画较清晰、精美,规格和精细程度,都是其他元代墓葬不可比拟。
丰富的壁画内容和陶俑等随葬品形象展示了民族融合的情景,为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张荣家族墓地是山东迄今发现的级别最高、陵园附属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资料最丰富的元代墓地。
山东的几项考古新发现带我们触摸齐鲁大地的历史脉搏、还原历史真相,助推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日益走进心中;灿若星辰的文物资源讲述着山东乃至华夏儿女“从哪里来",于潜移默化中厚植我们的文化底气、塑造我们的文化自信,释放着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
闪电新闻记者 丛润祺 综合报道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