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新年快乐,年年有鱼!”“开心,开心!”“带孩子感受一下烟火气,新年快乐。”
乡镇市集此起彼伏的吆喝热闹红火,年夜饭桌上热气腾腾的家乡菜,庙会上传统民俗活动精彩纷呈……今天,跟随新华社记者的脚步,一起来感受这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浓浓年味。
人们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城贡水河畔观看兔灯(1月22日摄)。新华社发(宋文 摄)
(相关资料图)
“土家年肉”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人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在我们恩施地区,团年饭(桌)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年肉,连而不断,寓意年年有余,团团圆圆。”建始县业州镇居民刘芳玲说,这肉味儿越香,年味儿就越浓,家的味道也就更浓郁了。
建始县业州镇居民刘芳玲展示“土家年肉”的制作方式。视频截图
在山西太原古县城,好看又美味的花馍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过年过节,定襄面塑最有特色的其实是“枣山”,这是家里头必备,既好看又好吃。”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定襄面塑代表性传承人续爱花说。
山西定襄面塑作品。视频截图
山西定襄面塑作品。视频截图
馓子则是陕西省华阴市南新村人在春节期间招待客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华阴市南新村村民张忠信说:“对于娃娃们来说,家里炸馓子就是记忆里最香的味道。”
图为陕西华阴馓子。视频截图
“过大年、赶年集”是很多地方不可缺少的年俗。在山东无棣县车王镇的黄河大集上,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福字随风飘扬,琳琅满目的商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整个集市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今天来感受一下传统的艺术,免费体验了绒绣和剪纸,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做完之后还可以带着回家,特别地开心。”游客邓俊杰说。
在山东无棣县车王镇的黄河大集上写福字。视频截图
在河南省获嘉县同盟古镇袁家村,各种民俗表演、非遗展示让游客们在满满的烟火气中感受浓浓年味。游客赵冬冬说:“这浓浓的年味,很久没有感受到了。趁这个机会,好好重温一下年味记忆。”华灯初上,“打铁花”民俗表演更添喜庆氛围。游客李喜阳说:“我感觉同盟古镇这个打铁花非常好,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这个意义非常不错。”
河南省获嘉县同盟古镇袁家村上的民俗表演。视频截图
贴年画、求福气、保平安,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春节期间,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上的年画艺人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日子。朱仙镇木版年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源于汉唐壁画艺术,由桃符演变而来,它最初是保平安、镇宅的一个门神画。”开封市民赵广志说:“我是(住在)市里的,专门跑几十里地跑到这个地(方),就图这个老年味。”
1月19日,开封市朱仙镇的年画艺人在晾晒木版年画。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
家的味道,让乡情乡味慰藉乡愁;节日里的非遗,在赓续传承中焕发新生;多彩的文化体验,带来全新民俗享受……癸卯春节的浓浓年味穿越古今,彰显中华文化新气象,勾勒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时代新图景。
记者:潘志伟、张晨俊、郑昕、徐伟、朱晓光
都红刚、冯媛媛、杨琳、张彩霞、杨静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关键词: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