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住建部、民政部联合发布通知,未来2年要在全国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要求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其中,在社区内配建食堂一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如今社区食堂运营情况如何?近日,海报新闻记者相继走访了北京多家社区食堂,发现有社区在几年前就已开始探索社区食堂建设,不过也有不少社区食堂现已停止运营。为何有些社区食堂已陆续“消失”?其中的经营之困又因何而起?
近日,海报新闻记者跟随地图导航的位置,来到了位于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的一家社区食堂。到达目的地时,已是中午11时30分,正值午餐时间,但这家社区食堂却大门紧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记者发现,在食堂大门处,已张贴了“11月20日封”的纸质提示信息。在该提示下,是一张有些泛黄的一日三餐营业时间单,午餐的营业时间原本是在11时至13时。透过大门玻璃,还可看到带有“老年餐桌”的标识牌。
午餐时间,大门紧锁的社区食堂
几位周边居民告诉记者,该社区食堂在疫情前就已开始运营,累计运营时长或已达三四年之久。营业期间,居住于该食堂附近的居民均可在此用餐。“他们在疫情之前就开始运营了,起码是2019年以前。刚开始的时候,菜品种类挺多的,还可以点菜,人也特别多,座位几乎都能坐满。但是后面口味越来越差,人就慢慢变少了。”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王女士说。
曹先生的住址与该食堂仅一墙之隔,他告诉记者:“不开门了,弄食堂的都撤了,听说是合同到期了。”针对相关情况,记者咨询了该社区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对该食堂为何停止运营一事,表示并不知情,
随后,记者又跟随地图导航,到达位于朝阳区三间房南里社区的一家社区食堂附近,但是并未找到该食堂门店。附近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和门卫均告诉记者,该社区食堂仅运营了一年左右,2022年的时候就已停止运营。
而在朝阳区太平庄北社区的一家“社区食堂”内,记者发现该食堂由多个商户运营的档口组成,但绝大多数商户已经撤档,且食堂内部已十分破旧。2月8日中午,记者看到仅有2家商户在此营业,偶尔有外卖人员前来取货。其中一家商户告诉记者,虽然门头有“社区食堂”的字样,但实际上类似于“美食城”,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食堂。
“那边是他们自己经营的,只是叫‘社区食堂’这个名,有点像‘美食城’,主要是送外卖。不过现在好像不行了,快倒闭了。”该社区工作人员同样说。
2月9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朝阳区惠新北里社区的一家社区食堂。该社区食堂位于街边,且紧邻菜市场,当日中午有不少顾客前来用餐。
记者在食堂内部看到,当日11时30分左右,各类菜品已摆放整齐,自选快餐为2.86元一两称重付费,粥和米饭则免费供应,顾客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除此外,还有各类面食、盖饭、汤品等,一顿饭花费十几元到二十元左右。因其便捷的就餐方式及高性价比的菜品,12时左右,该食堂内的9张餐桌几乎没有虚席。
李女士选择了称重付费的快餐,共花费16.5元
前来就餐的李女士告诉记者,此次她选择的是称重付费的快餐,共花费16.5元。“我就在这附近工作,经常中午来这里吃饭,感觉这里的性价比还是挺高的,而且能一次选好几种菜,省得纠结吃啥了。”
与此同时,该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食堂供应一日三餐,目前最晚营业至晚上10时,夏季晚餐时还会供应烧烤。
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即使已有部分社区食堂陆续停止运营,但多位居民对社区食堂的评价关键词还是“方便”“性价比高”。例如,居住于朝阳区十里堡北里社区的王女士说:“有一个社区食堂挺好的,吃饭确实方便,也比外面饭馆的价格低,一顿饭大概20来块钱。如果价格跟外面饭馆一样的话,那谁还愿意来啊?”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玉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较于其他餐饮企业,社区食堂给人的感觉是卫生、平价、距离近,尤其为不方便做饭或没时间做饭的群体,提供了一个在居住地较为稳定用餐的地方,几乎符合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期待。
那么,为何有些社区食堂已陆续“消失”?经营之困又因何而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社区食堂此前受疫情影响较大,其利润下降明显。同时,也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既要满足老年人对菜品软烂的需要,又要满足多重口味的需求。例如,居民曹先生说:“我一般都是自己做饭,如果说家里突然来客人了,之前为了图个方便,就会到社区食堂点俩菜凑合吃一口。不过他们的味道跟外边的饭馆没法比,性价比太低了。”
在居民王女士看来,社区食堂是便民服务工程,房租方面可适量减少,以此来减轻经营者的压力,增加一些公益属性。“如果说,又要向他们收高房租,又要他们菜品好、价格低,那就不太可能了。”王女士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娄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社区食堂具有公益属性,从招商开始,就应把公益作为重要考核标准,把好准入关,并持续拿出更为灵活的支持政策,但需要掌握力度。
同时,娄伟认为,餐饮业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深的行业之一。发挥便民功能的社区食堂,也是对市场餐饮机构的补充。在探索相应政策扶持的同时,也应以社会化运营为主。餐饮机构还应在菜品、服务及就餐体验等方面练好内功。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