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5日,聊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据介绍,2021年,聊城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联合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水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上升
扎实开展规上制造业企业专利“清零”行动,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关于开展规上制造业企业专利“清零”行动的实施意见》,组织对全市1000余家规上制造业企业专利数据进行摸底,每月调度工作进展并形成工作台账,指导帮助全市125家规上制造业企业实现专利“清零”。全面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组织开展了2021年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聊城大学被确定为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项目单位。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梳理了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清单。扎实开展知识产权重点工作调研,下沉各县市区一线,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邀请专家为企业专利挖掘提供精准指导,聊城日报以《唤醒“沉睡的宝藏”》为题给予了深度报道。对全市地理标志商标基础数据进行摸底,实地调研了“冠县灵芝”、“东阿黄河鲤鱼”地理标志项目,推动全市区域商标品牌塑造和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运用多种方式宣传《专利法》《种子法》等法律法规,举办知识产权业务培训班,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60余次,不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
2021年,全市国内专利授权11007件,同比增长49.39%。其中,发明专利920件,同比增长45.11%,申请PCT国际专利8件。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712件,同比增长14.2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专利密度)4.56件。2021年,全市新增国内注册商标21353件,同比增长43.6%,累计国内注册商标有效量86995件,同比增长31.1%。截至2021年底,全市有驰名商标21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3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74件。2021年,全市著作权作品登记590件,其中,美术作品428件,文字作品114件,摄影作品26件。全市通过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7个,累计达60余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登记4个,累计达18个;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05个。全市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3件,截至 2021年底,全市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累计32件。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显著提高
不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强化政银企合作,会同人民银行聊城市中心支行开展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提档升级行动,联合中国银行聊城分行印发了《关于深化政银合作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梳理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的企业60家,积极对接商业银行16家,协调有关部门强化政策激励,鼓励银行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国市场监管报以“聊城创新模式引金融活水为企业解渴”为题对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予以报道。2021年,全市专利质押35项,共质押专利187件,担保金额3.78亿元。全力争取知识产权重点项目。开展两批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计划试点申报工作,积极动员高校、园区、企业等重点对象参与申报,高新区、鲁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被确定为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计划试点单位。开展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申报工作,“冠县灵芝”入选省级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扎实开展知识产权“春笋行动”。实施专利导航,两项2020年省专利导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三项专利导航列入省级专利导航项目并获省财政资助50万元,启动了市级专利导航项目工作,确定了2项区域特色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奖项赛事。指导重点企业积极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第四届省专利奖评选活动,鲁西集团有限公司、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2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组织企业积极参加2021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的“超强化旋浮冶炼工艺和关键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获三等奖。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全年资助专利贯标认证项目19个,合计95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
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春节”期间知识产权集中整治、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等知识产权集中执法活动,重点针对涉及民生领域的食品饮料、药品、医疗器械、防疫用品等进行检查,依法查处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知识产权侵权假冒案件205件,同比增长260%。文旅部门会同公安等部门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1”专项行动,全年办结版权行政处罚案件20件。聊城海关开展了轴承行业知识产权专项保护行动、跨境电商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项行动和跨境电商“断链刨根”专项整治。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亮剑为民”种子专项行动,检查种子生产经营场所200余家次,查办种子知识产权违法案件6起,罚没款6.36万元,没收假劣种子523公斤。市中级法院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78件,同比上升21.75%;审结1496件,同比上升21.26%。全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8件38人,同比分别上升250%、280%。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协作。组织召开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执法协作”座谈会,强化部门间执法协调机制。联合商务部门对参展第129届广交会的38家企业进行展前审查;联合聊城海关对全市100余家进出口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培训。开展晋冀鲁豫四省跨地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执法统一行动,依法查处6起侵犯驰名商标案件,维护了知名企业品牌声誉。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成立中国(山东)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聊城分中心,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解决方案、取证指导等公共服务30余件次。分批次走访调研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企业,建立维权援助绿色通道,收集东阿阿胶等知名企业维权诉求10余起。
知识产权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战略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包括市场监管、海关、法院等15个部门组成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议事机构牵头职能作用,形成了协调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形成了市场监管、文化旅游、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四部门联合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办案的有效机制。会同市中级法院、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纠纷线上调解工作机制,部门合力不断增强。强化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设。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了《聊城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修订了《聊城市质量发展和专利奖励办法》,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假冒专利举报奖励等内容列入该办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研究制订了《聊城市优质专利补助办法》,不断促进全市高价值专利量质齐升。以市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聊城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为聊城“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明确了远景目标。集中整治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开展“蓝天”行动,对全市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开展集中整治,公开热线电话,征集知识产权违法代理行为有关线索。全市检查企业222家,174家企业签订了信用承诺书,4家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去掉专利代理内容,35家企业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有力地维护了全市知识产权代理市场秩序。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全年27家企业首次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队伍建设,采取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组织知识产权业务培训,提升了基层知识产权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聊城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已建成并试运行,为全市创新主体提供政策法规、知识产权检索、维权援助、交易运营、专题数据库、教育培训等综合性服务,对高价值专利等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为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评价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加快缩短发明专利申请周期,以“快速预审”为突破,积极与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沟通协调,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快速预审备案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通过备案的企业达75家,提交发明专利申请54件,其中授权4件,平均授权时间70天左右。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宣贯,发放《知识产权宣传册》500册,发送公益短信、微信20万条次;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知识产权线上线下培训等活动;通过拍摄小视频、印制明白纸、政策汇编等方式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补助政策,通过专利交流群向全市重点企业推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要点;组织16家企业报名参加2021年国际自主品牌培育宣讲活动,12家企业申报定向帮扶企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优化知识产权领域相关配套措施及政务服务事项指标,将10余项惠企政策要素录入省政策中央厨房管理平台。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经验做法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上做交流发言。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杨润勤 通讯员 李兆敏 报道)
责任编辑: 张西可
关键词: 知识产权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