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财经记者 白菊
都是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都有大港,都由制造业立市……
宁波和青岛,一南一北的两座城市,在诸多维度颇有相似之处。如今,青岛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剑指2万亿,宁波向2.2万亿发起冲击,都将制造业作为“基点”和“爆点”。宁波提出打造“六个之都”,第一个就是“全球智造创新之都”。青岛要建设“六个城市”,“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排在首位,鲜明地提出了“工赋青岛·智造强市”这个城市品牌。两业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为代表的“智造”是两座城市的共同发力点。
以城为师,互学互鉴,甬青各自能从对方学到什么?
制造业,关键中的关键
在中国的城市中,要数和青岛最像的,宁波算一个。
两座城市身处一南一北,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港口城市,外贸重镇,非省会经济强市,同为制造业大市。而在诸多指标中,两座城市的距离最近的,是GDP排名。近年来,两座城市的经济在齐头并进中相互追逐、“贴身肉搏”。
2010年,青岛GDP超出宁波685亿元;2015年,宁波和青岛的差距拉到1400亿元;2016年,青岛率先以10011亿元的GDP总量跨入万亿级门槛;宁波紧随其后,于2018年加入“万亿俱乐部”。
城市竞逐跌宕起伏,两城竞争格局的“拐点”发生在2019年。这一年,宁波以微弱优势反超青岛,并呈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GDP是量,产业结构就是质,GDP增长过程实质上就是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对比核心数据发现,工业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者GDP排名此消彼长的趋势。第二产业的强劲推动,更是成为了宁波成功“逆袭”青岛的关键因素。
透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这一指标,能看到一个地区工业经济增长强劲与否。2019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991.5亿元,增速为6.4%,而青岛全部工业增加值则为3159.86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0.6%。次年,青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飞升至5.5%,超过宁波5.2%的增速。在此情况下,青岛与宁波在经济总量上的差距从244亿元缩小至8亿元。
2021年,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1.9%,这是近五年来,宁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高的一次。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分别达17.9%、23%、25%。同年,青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这一年,两者之间的GDP差距拉大到458亿元。
从种种数据中不难看出,支撑宁波高质量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工业,尤其是工业领域内的先进制造业。而这也是青岛城市进位升级必须要补的短板。
项目“小支点”,撬动“大产业”
特色和集聚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只有产业的特色化定向集聚才能更好地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
分析深圳和苏州两座工业强市的制造业数据,能够发现怎样的共性?两城制造业中贡献度最高的产业占比分别为59.9%和30.1%。在制造业细分门类中,汽车制造业是宁波的第一大产业,占比达到14.2%。青岛制造业中位列首位的也是汽车制造业,占比为11.3%。
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辨识度,是工业大市走向工业强市的关键一步。而撬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支点,就在于项目。
高质量项目对产业集群的强力拉动作用,可以从青岛汽车产业的“补课式”发展中窥知一二。
七年前,一汽-大众华东基地项目开工,截至2020年底,这一项目累计投入约100亿元,吸引相关配套企业投资约65亿元。几年间,青岛汽车产业突破千亿产值,超越家电成为第一大产业,整车产量占全国约5%,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占到全国10%。
实际上,在万亿经济体量之下,几百亿的差距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一个重大的项目就可能影响竞争态势,改变城市位次。
一个可喜的现象正在青岛显现,去年以来,青岛储备的大项目陆续落地,半年时间内就有两次集中开工。
“新培育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偏少”,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直面问题和不足,安排了一批大项目——“谋划一批投资额50亿元以上的带动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制造业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4137亿元的227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
从部署安排中不难发现,青岛清楚地意识到,除了家电和轨道交通这两个传统优势项目,重振制造业的增量优势,还在于新兴项目。
在具体安排中,就包括加快虚拟现实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实现京东方物联网显示器件生产基地、融合光电显示新材料等项目竣工投产,促进芯恩集成电路等项目达产增效等。
数字经济,同题竞赛
优势产业是支柱,新兴产业是潜力,未来产业则是接续发展的关键增量,宁波和青岛都看到了这一点。
今年各地党代会上,宁波提出打造“六个之都”,青岛提出打造“六个城市”。无论是“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还是“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两座城市都强调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以及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今年,宁波两会提出“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去年,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彭佳学曾强调,要拿出超常之策,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跨越式发展。“超常规”“超常之策”的表述,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透视了宁波发力数字经济的坚定决心。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来说有多重要?
生产性服务业是“微笑曲线”的高利润环节,被业内视为能使制造业“点石成金”的领域。有研究表明,将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程度提高1%,制造业效率可以提升39.6%。
一直以来,在经济学上有一条“两个70%”的规律,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70%——达到了这“两个70%”,就意味着经济实力迈向了高水平。
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城市离不开高质量的服务业,实际上,相较于宁波,青岛更加具备将二三产相结合的基础条件,这是青岛在同题竞争中的优势。
2021年,青岛第三产业增速为9.2%,增速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仅次于武汉,位列第二;青岛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596.1亿元,比宁波高出了1355亿元。
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青岛也具备数字化转型的优势。
在走向产业数字化升级中,工业互联网是必经之路。与宁波引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不同,青岛的工业互联网可以紧紧依靠本土龙头企业海尔等企业。
作为最先拥抱工业互联网的城市之一,比起两年前,青岛已经形成了相对繁茂的产业生态,培育覆盖了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消费电子、家具、汽车、印刷等行业,数十家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今年,青岛将“工赋青岛·智造强市”上升至城市品牌的高度,进行范围更大,程度更深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