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3月25日电(记者 邵琨)长势如何?墒情怎样?缺不缺水肥?下一步该如何打理……如今在山东一些地方,农户通过一部手机便能得到答案。
疫情影响下,出行不便,但山东省邹平市明集镇解家村种粮大户刘水波并没有耽误春季小麦巡田作业,他种了1500亩小麦,这几天常在家利用手机App查看麦田长势。
“每一个地块的土壤pH酸碱度、氮磷钾含量、含水量、土壤温度等一目了然。随时查看,非常方便。要是没有这个,每天在地里至少要走一万步。”刘水波说。
2020年6月,明集镇智慧农业平台投入使用,涵盖种植地块的位置、面积、周长、海拔、坡度等基础信息,还能监测庄稼长势、土壤状况、病虫草害等,及时给出管理方案。
“近期易出现哪些病虫害、如何防治、该补充哪种肥料等,农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实现田块级精准管理。”明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牛方鹏介绍。
这是刘水波的手机App截图。(受访者供图)
“以前是地里出现病虫害了再治理,现在手机App能提前给出预防方案,一旦有了病虫害,拍照上传很快就有专家给出解决方案。”刘水波说。
传统种植模式下,农户大多认为用肥料多,产量就高,只有大水才能浇透。有了智慧平台帮忙,当地农户的施肥量明显减少,但更精准有效,再加上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设施,明集镇的农田每亩大约可节肥20%、节水50%,节省人工成本50%。
除此之外,智慧平台还可实现农田生产管理溯源。大户们将田间作业每个环节的相关信息上传到智慧平台,最终每块地都会形成一个二维码。
“从播种到收获的各环节信息,一扫便知,方便后期农产品质量溯源。粮食收获前,农户可通过平台进行测产,直观看出哪个品种产量更高,有利于后续的推广。”牛方鹏说。
如今,当地种粮大户种植水平大大提高,种粮积极性很高,不少人还想扩租种粮。“还想多租几十亩地种粮食,但我们镇上已经没有了,只能去其他地方流转了。”明集镇西宋村种粮大户宋明泉说。
近年来,山东加快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一系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已应用到山东多地的农业生产中。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