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济南3月3日电(杨文、刘国伟、杜娟)“手机一点,服务就来。”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官方手机App“智慧郯城”上,志愿服务成了点击量最多的版块。方便、快捷、一点就来,这是群众对它的评价。近年来,郯城县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供给方式,打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借助新媒体、大数据,形成了“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志愿服务工作新模式。
日前,郯城县高峰头镇曹村村民许峰有了一个新头衔——“飞燕志愿者”。自2月份以来,她和同村其他9名志愿者一起,每人一天轮流值班,走东家串西户,拉家常聊琐事,目的只有一个:把村里群众的志愿服务诉求收集以来,通过“智慧郯城”App点单,镇里、县里就会接单,然后会有志愿者上门,解决群众诉求。据了解,在郯城县,像许峰这样的飞燕志愿者共有6600多名。
郯城县位于山东最南部,是山东南大门,外出务工人员多,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冷暖健康时刻牵挂着党委政府的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该县依托“智慧郯城”App,构建了志愿服务点单、派单模式,致力于解决群众诉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老年人、儿童对网络和智能手机不熟悉,无法独自完成点单。针对这一问题,郯城县创新服务模式,从每个村选择10名志愿者,业务培训后,深入群众家中,精准摸排群众需求,帮助群众点单,表明自己的需求。这6600名志愿者,犹如一只只飞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效解决了志愿服务不精准、服务诉求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赵荔是郯城县泉源镇长埠岭村的“飞燕志愿者”。最近赵荔值班,吃完早饭她就穿上马甲、戴好胸牌,打算和村里几个老年人聊聊,听听他们的想法。在闲聊中,吴大娘念叨着已经好多年没听过大鼓、京剧这些老戏曲了,赵荔还了解到和吴大娘一样想法的老人年不在少数。于是赵荔拿出手机,马上通过“点单平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郯城县文明实践中心在后台审核中发现这一诉求,点了“接单”后立即把单派给了县文旅局“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第二天上午10点,吴大娘和村里的老年人一起,在村里的文明实践广场上就听到了京剧。
“这里就是我们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是我们“飞燕志愿者”的家,平时我们就在这里开展各类活动,分析群众诉求。通过分析,能现场解决的,我们就当场解决,坚持诉求不出村。村这一级没法解决的,我们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点单到镇里或者县中心,我们的点单是分级制的。”泉源镇宣传委员周丽丽一边介绍各功能场室,一边说。“按照县里要求,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始终坚持立足群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精准化的“点单式”志愿服务,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贴近大家的实际需求。”
志愿服务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治理的有效补充。目前,在郯城县,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志愿团队越来越多,志愿服务活动越来越丰富,志愿服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积极态势。在“智慧郯城”App后台,有这样一组数字:注册志愿服务团队746支,注册志愿者1.1万人,服务时长19万小时,郯城已经成为一座充满着爱和力量的城市。
“未来,郯城县将继续深化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打造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的工作模式,奋力打造文明实践‘郯城模式’。”郯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郝玉芳说。(完)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