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金融科技再添“国字号”招牌
来源: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傅 军
记者近日从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获悉,《青岛市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工作方案》已通过完善性论证,正式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并获准实施。青岛市成为全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试点地区之一,我市金融科技再添国字号招牌。
“国字号”为何选择青岛
记者从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了解到,青岛之所以能够从全国众多地区脱颖而出,关键在于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打下的坚实基础以及良好的城市氛围。
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批复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以来,青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通过强化组织协调机制、健全考核督导措施、创新辅导宣传方式等,推动试点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生物识别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优化了信贷融资服务、提升了风险防控水平、增强了金融惠民能力、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为新技术金融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同时,依托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探索打造具有财富管理特色的金融科技产业园区,有力推动了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发展。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借助金融科技应用试点的有利契机,从长远视角积极加强全市金融科技发展顶层设计,联合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出台了全省首个金融科技发展指导性文件《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市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助力。通过政策解读、宣传培训、经验交流等,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组织架构。
金融科技已成为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思想共识,2021年全市建成及在建重要金融科技项目达120余个,涵盖智能信贷、智慧网点、民生服务、风险控制等多个领域,有力带动了辖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青岛辖区涌现出一批优秀金融科技项目,其中青岛银行“零售智能营销平台”“5G智慧银行”两个项目获评中国通信学会2021年度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创新成果,青岛农商银行“政银互联e站通” 获2021年中国金融创新论坛“十佳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奖”,工商银行青岛市分行“青碳行”在国内率先实现绿色金融与数字人民币场景的融合应用。
“我们注重对金融机构的正向引导,通过组织优秀案例展示,指导开展‘2021年青岛市金融科技优秀项目评选’等,有效激发了金融机构科技创新活力。我们还在辖区建立了金融科技项目库,优化项目管理方式、强化项目监测力度,及早挖掘优秀项目并跟踪指导,确保各创新项目守底线、出实效,真正为全市人民办实事、谋福祉。”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大有可为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从脱贫攻坚转为现代化建设,农业农村发展正呈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农业农村对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现有的金融供给难以满足其实际需要。而金融科技作为以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能够大幅度改变传统金融业信息采集、风险定价模型和投资决策过程,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可获得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运行基础、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等多层面为农村金融改革赋能。因此,推动金融科技新技术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将为解决农村金融发展滞后、推动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带来新动力。
对青岛而言,发挥金融和科技创新聚集区优势,将金融科技链接到农村金融供给实践中,能够有力推动农村金融机制和模式创新,更有效引导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地制宜打造更多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切实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助力我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于2021年6月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从政策层面肯定了金融科技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积极作用。
试点内容包括四大类
据悉,此次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为期2年,我市主要工作任务是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应用,构建“线上线下打通、跨金融机构互通、金融与公共领域融通”的新型服务渠道,打造资金流、商流、物流合一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安全便捷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夯实农村信用信息基础及资金安全防线,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具体可划分为4大类16项子任务,任务承接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商业银行、银行卡清算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科技公司等16家单位。
首先,要促进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助推农村居民金融服务普惠化。融合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等线下资源,打造线上线下协同的农业融资服务体系,构建本地特色农业信用评价模型,破解信用白户贷款难题,提升农村融资服务可得性和便捷性。建设银政融合便民服务平台,推动政务信息资源与金融服务场景深入融合,打造“一点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让村民足不出村享受集金融、政务、缴费、电商、资讯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依托手机银行搭建助农电商平台,将银行、客户、农户紧密连接,提升助农服务的精度和广度,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
其次,要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供给力度,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肉牛资产物联系统,动态跟踪肉牛生长情况,加强肉牛生产、流通、运输、销售等全链条数据自动化采集、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完善信用评价模型和风险监控机制,让“动产”转化为“不动产”,推动融资服务从主体信用评估模式向“信用+生物资产价值”多元评估模式转变。打造农业产业供应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间“多级信用可信传递”,为链条远端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农产品交易支付产品,搭建跨境贸易金融服务平台,提高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智能化水平,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第三,要加快金融与民生系统互通,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便利化。建设社银智能便民服务平台,推动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将人社服务延伸到银行智能终端,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相结合,推动人社服务下沉基层。搭建人社线上服务平台,方便乡村外出务工人员异地在线办理业务,拓展社保卡应用领域,普及电子社保卡应用,打造惠农版、大字版青岛人社APP,为乡村老年群体提供更温暖的无障碍人社服务。搭建食品安全追溯电子监管系统,推动政府、商户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数据共享,丰富商户授信风险评估维度,提高银行授信能力。
此外,还要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助力农村建设数字化。扩大农村信用体系覆盖面和应用成效,为“三农”信贷融资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提升农村信贷风险防控水平,提高数据处理智能化水平,优化客户信贷体验。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实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三资”管理的规范性、效率性、便捷性,推进政府管理和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心支行将会同市相关政府部门,在安全合规前提下,稳步推进示范工程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力争打造更多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增强金融服务乡村经济的能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我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