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基层民警来说,国庆假期分外忙。那几天,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古楼派出所,49岁的民警张晶芳心里总拧着个疙瘩:78岁的王洪兰和81岁的王秀娥,两个王大娘最近身体怎么样了?
张晶芳一直惦记着,等忙完这段时间,得抓紧去大娘们家里看看。
假期结束一周后,张晶芳终于抽出时间,一早驾驶着那辆已经开了十多年的手动挡汽车,奔着龙山西街她常去的一家粮油店开了过去……
(相关资料图)
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古楼派出所民警 张晶芳
张晶芳看望78岁的王洪兰,两人相拥而泣。
张晶芳从小生活在聊城农村,读高三时,看见高几届的学姐毕业后穿着一身警服回到家乡,可把她羡慕坏了。她当即下定决心:“我也要当警察!”
1993年,张晶芳警校毕业后回到聊城,先是在基层派出所干了六年内勤;接着被调离干了六年户籍民警;从2005年至今,一直担任社区民警,现在主要负责月亮湾、铁塔两个大型社区的管理,辖区内有3000多户居民,总数超过1万人。
张晶芳心里的那些“凡心”事,就是从她走出办公室开始干户籍民警时遇到的。
22年前,56岁的王洪兰突然找到27岁的张晶芳,恳求她帮忙将户口从农村迁到城里来,“我找了好多年都办不了,户口迁不过来,我和老伴两个人的养老、医疗、低保就都办不了。”
按照当时的国家政策,“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迁移还处于限制阶段。但自从1995年《山东省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出台》后,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并推进着户籍制度改革。
政策不明朗,到底能不能办成,张晶芳心里也没数。她干脆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公安局的领导。没想到,经过综合评估、特事特办,最后竟然通过了签批。
张晶芳骑上自行车去给王洪兰送户口本。谁知,接过户口本的王洪兰“扑通”一下跪在了她面前。
这一跪,让年轻的张晶芳愣在原地,紧接着眼泪夺眶而出。她百感交集,“我何德何能让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为我下跪?我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比天还大的大事。我一定要记住这一跪,记住自己的本职,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二十多年来,张晶芳长期照顾贫困老人王秀娥。
王洪兰枕头底下一直压着和张晶芳的合影。
东昌府区龙山西街粮油店店主徐忠文
另外一个王大娘叫王秀娥,张晶芳和她相识于1998年的一个雨夜。
那天下班路上,张晶芳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个瘦弱的身影,淋着雨推着自行车,在泥里一步一挪地往前走。
张晶芳跑上前,直接把王秀娥拉回了家,让她换身衣服、吃点饭,等雨停了再走。
张晶芳听说当时57岁的王秀娥每天要起早贪黑来城里打零工时,她索性将家里的钥匙递了过去,“大娘,要是再遇到阴天下雨回不去家,你就来我家。”
后来张晶芳的朋友知道这个事后,指着她的脑门说,“你是憨还是傻?连家里的钥匙都能给陌生人?”
张晶芳抿着嘴笑,“我可是警察!”
就这样,一来二往,二十多年来,张晶芳时不时就去探望两户老人,给老人家里收拾房子、打扫卫生,送去米面油,两位王大娘也早把张晶芳当成了亲闺女。
近几年,王洪兰80多岁的老伴儿蒋保贵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他平时糊涂,时常认不清人,但只要张晶芳出现,他就会格外清醒。
采访中,蒋保贵抹着眼泪跟记者说,“晶芳有次来家里送药,她撂下就要走,她说‘兜里就剩下这点钱了,不够买别的了’……晶芳就在我的脑子里,我到死都忘不了她。”
王洪兰翻出枕头底下张晶芳年轻时的照片,情绪有些激动,“没有晶芳这样的好警察,就没有我老两口的今天。二十多年,晶芳能帮就帮,从没扔下过我们。有时候我很想她,但我要控制自己不能老给她打电话,我知道她太忙,她不能总围着我们老两口转啊……”
湖南路五里屯一个农家小院,王秀娥接过张晶芳送来的大米和鸡蛋,寒暄两句过后,站在门口目送开车离去的张晶芳,嘴里一遍遍嘟囔着,“亲人近人、亲人近人,她从不嫌俺穷、不嫌俺老、不嫌俺窝囊,晶芳对我的好我会记一辈子。”车在胡同里开了很远,后视镜里的王秀娥依然站在家门口,摆着手不肯回屋。
工作29年,像长期照顾王洪兰、王秀娥老人这样的事,张晶芳已记不清做过多少件。
张晶芳常去的龙山西街那家粮油店,店主徐忠文告诉记者,“她在我这里买东西买了七八年了,起初不知道她是买给困难老人的,后来知道了,我都按批发价给她。”
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古楼派出所民警赵新潮
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古楼派出所辅警程清伦
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古楼派出所户籍民警 张利凡
深秋时节,午后暖阳。聊城市公安局东昌府分局古楼派出所大院里,几位工作人员纷纷站到了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的镜头前。
“70后”民警赵新潮说,“部队里有句话是,‘十年连长一团火’,我跟晶芳认识十多年了,她在我眼里比一团火还要‘火’。这么多年她初心不改,扎根基层,恪尽职守,做群众工作时用真心换真心,是我们基层民警心目中的标杆和榜样!”
辅警程清伦告诉记者,“我2003年入警后就和晶芳大姐成了同事,每次去社区走访,不少孤寡老人都把她当成自家的亲闺女一样。在我眼里,她脾气温和,对待群众既热心又耐心,是个好大姐、好民警。”
“95后”户籍民警张利凡说,“和大家比起来,我算是古楼派出所的新人。到目前为止,我跟着晶芳姐一起工作了三年零三个月,她给我第一印象就是‘好姐姐’的形象。后来了解到她长年帮扶贫困老人、资助困难儿童,在我心里她就是模范。我要向她学习,在工作中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张晶芳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奖杯奖状,一张桌子根本摆不下。
人民公安为人民。装着满满“凡心”事的张晶芳,曾荣获山东省“我最喜爱的十佳人民警察”“山东省优秀人民警察”,她是“山东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还是“聊城十大杰出女性”“聊城市爱民实践模范”“平安聊城建设先进个人”“聊城市优秀女警官”,曾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张晶芳获得的大大小小的荣誉证书、奖杯奖状,一张桌子根本摆不下。
张晶芳也有真的烦心事。自家老人生病了,她顾不上管;丈夫是医生,不比她轻松,俩人对两个孩子关心比较少。好在一家人能够互相理解,以默默支持温暖彼此。
“我就是个普通民警。”张晶芳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我做得又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群众生活里的一件件平凡小事。”
群众事无小事,做好一件两件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做、耐心做、全心全意地做,永远把服务群众放在心上。张晶芳说,她和老百姓的关系都是从这一件一件的小事中建立起来的,“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我得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