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过去十年,我国交通、市政、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艾,夯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秋日的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游客正在散步、赏花、拍照,尽情享受美景。绿心公园西侧地下数十米深处,两台我国自主研发的大直径盾构机正以每天20米的速度掘进。按照规划,约7公里长的地面高架道路,将改造成地下隧道,北京城市副中心不再被东六环路分割。
记者来到绿心公园,身后就是北京的东六环路,在东六环路的西侧,则是一大片居民区。未来,随着隧道项目的建成,居民们只要下楼就能到达城市绿心。
然而,这条隧道需要下穿通过居民区、铁路、地铁、河流,最大的挑战,在于下穿同样施工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这个交通枢纽汇集高铁、地铁、商场、写字楼于一身,结构复杂,施工难度不小。
2023年6月底,隧道工程全部完工后,被六环路阻隔的5条道路将逐步连通,12条规划中的跨六环道路将进一步优化路网布局。
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大幅改善,这十年,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总里程已超过600万公里。交通、能源、水利等现代化基础设施成网增效,新基建工程加快布局。我国已累计开通5G基站196.8万个,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北斗导航系统实现信号全球覆盖,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
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创新能力处副处长高贺:我们也可以集聚高水平科研机构和吸引高水平创新人才,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近年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日益显著。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