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国碳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今天(7月16日)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去年的今天,首批2162家发电行业的重点碳排放单位被正式纳入这一全国性的市场,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的机制,促进企业产业技术升级。过去一年,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情况怎么样?一起来看。
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据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碳市场运行一年来,在确保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对高效机组进行激励,对低效机组进行约束,成了推动电力行业低碳绿色转型的“指挥棒”,促进了企业探索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新路。
在华电国际山东邹县发电厂,不久前,企业刚刚对七号百万千瓦等级机组进行了节能改造。改造后,不仅机组效率提升了3.6%,每年还可节约标煤10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6万吨。从2020年起,邹县发电厂先后进行了三台发电机组的节能改造,机组效率分别提升3.7%、2.5%、3.6%,实现了全年碳配额盈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国碳市场刚刚起步,在建设与管理方面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交易并非一直活跃,尤其是在履约期过后,总体交易比较平淡。此外市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有待完善。但专家表示,未来随着更多重点碳排放领域的陆续加入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碳配额的价格将持续走高,碳市场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 逯世泽:第一个履约周期,我们选择了电力行业率先启动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工作,交易方式仅限于现货交易,交易的目的比较相似,需求相对单一,造成市场活跃度不足。
生态环境部已经连续多年开展了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碳排放数据前期准备工作,下一步将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并加快全国碳市场相关法规和制度的建设速度。
此外,专家还表示,目前全国性碳市场存在行业和排放规模的限制,主要覆盖的是年碳排放量超过2.6万吨的企业,今后应该逐渐增加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覆盖程度,让全社会都能参与碳交易。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