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上课、像带货、又像在讲脱口秀。近期,新东方旗下“东方甄选”别具一格的双语带货直播引发热议,粉丝数量从9日刚过百万,一周内迅速飙升至千万,且裂变效应还在继续。逆境中转型做直播带货的新东方,在经历半年之久的门可罗雀后,终于靠“做有文化内涵的直播带货”逆袭了。
今年以来,中国科学院2022跨年科学演讲、张朝阳的硬核物理课、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直播公开课等直播纷纷出圈,知识类直播越来越受到公众的欢迎,知识领域主播也在成为平台青睐的“香饽饽”。
数据显示,到2021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已达9.34亿人。不断增长的用户规模,也使大众对信息知识类内容的获取逐渐倾向视频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0年被视为“泛知识”类视频爆发的元年,一些学者、院士开始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知识科普,大量泛知识类博主圈粉无数,如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罗翔、科学科普类老师李永乐、人文科普类的戴建业等。
这与之前,各大视频平台以泛娱乐为主导内容,导致泛知识类内容长期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不无关系。在用户对泛娱乐内容产生审美疲劳后,泛知识内容自然成了新的流量风口。然而,随着“泛知识”类短视频内容的白热化,新“流量王”也逐渐进入瓶颈期。
但进入瓶颈期并不意味着用户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而是大众对泛知识视频内容的硬核、纯粹、干货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主要是因为泛知识类短视频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内容同质化、伪科学泛滥、版权问题严重、缺乏深度思考与系统知识体系的建构等。
而知识类直播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些问题,满足用户对高质量内容的追求,在互动上的灵活性,也能更好地帮助用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一点,用户获得了知识,但付费却是自愿的,通过打赏或购买商品,这种为“知识付费”的方式更能获得用户好感。
泛知识内容面对的是多大的市场规模?《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675.0亿元,较2015年增长约42倍,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800亿元。
面对超过千亿的市场规模,平台只有赢得高质量内容的抢位战,才能抢占先机建立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内容护城河。由于目前用户获取知识的视频化倾向,这块“大蛋糕”显然对知识类视频更友好,而“直播+知识”的转化率与效率比短视频更高,各大平台若要分得一杯羹,切入知识直播就成了必然。
近年来,各平台也在通过流量倾斜、政策扶持、举办活动等举措进行布局。B站加大对泛知识直播的投入,邀请上百位院士集体入驻;快手推出知识直播IP“快手新知播”,联动知识大咖、专业机构,以及知识主播进行直播;抖音举办直播公开课,在高校开学季邀请名校专家通过直播分享通识知识;此前没赶上直播带货潮的搜狐也在加速布局知识直播,《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直播五十余期,同时也邀请各个科学领域的头部主播进行直播......人才抢夺战背后,打响的是知识流量的比拼。
在这种情况下,能提供高质量内容的知识类主播就成了平台的“香饽饽”,即便是通过冷启动方式出圈,之后也能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同时,各领域人才自带的私域流量,对平台来说贡献巨大。比如,新东方本身自带两千万的私域流量(历史学员数量,不算家长),持续的高热度,“新学员”还会增加,不仅能为抖音带来热度和流量,用户打赏和购物产生的服务费也十分可观。
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也有门槛,在短平快的网络时代,大众更需要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获取知识。这就对知识类主播的要求不仅限于有知识的储备量,还要有将枯燥的知识变生动的能力。
正如罗翔所说:“不能给渊博的知识披上可爱的外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而他也以幽默、亲切、务实的方式讲述法律知识,获得了千万粉丝。同样为知识披上可爱外衣的还有戴建业教授,他通过将杜甫、孟浩然、李清照等古典诗词作者编排成别样段子,让许多年轻人耳熟能详,他的视频也成了很多观众追看的课程。
金句频出,口语流利,天文地理、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边讲课边带货,时不时同网友分享人生经历与感悟......最近霸屏热搜的“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也凭借实力让大众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和温暖的共情。同时,我们也看到一群普通人不服输,在逆境中坚持,等待转机的励志故事,真实动人、激人奋进。
图:董宇辉直播时的一段话被网友称为“宇辉劝学”
网络时代,没人能永远站在流量的顶端,但毫无疑问,谁有创造高质量内容的实力,谁就掌握了真正的流量密码。当直播间不只有“王婆卖瓜”和各种套路,还有知识文化的解说和传播,还有价值观的宣示,这就是一件有益之事,这样的主播值得被赞。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