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随着上市公司年报的陆续披露,各个行业2021年的成绩单也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就山东而言,制造业无疑在众多行业当中最为突出。截至目前,共有68只上市鲁股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共实现归母净利润709.76亿元,其中55家制造业企业的归母净利润达603.96亿元,占比高达85%。而相比2020年,这55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幅达63.4%。
值得注意的是,在13家归母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企业中,除了齐鲁银行、中泰证券和青岛银行这三家金融业企业外,其他均为制造业企业,其中6家公司的净利增幅翻倍。不得不说,制造业在山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数据来源:wind)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介绍,我国制造业总量已经连续12年位列全球首位,“制造业的31个大类、工业的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都是齐全的,这在全世界是独有的。”而作为制造业大省,无论在总量上还是门类上,山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产业门类维度上,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山东有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山东有526个,是全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基础最为雄厚、结构最为完善、配套最为完备的省份之一。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46种产品居全国首位。
以万华化学为例,作为国内最具技术、规模优势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升级及全球化的运营布局,其在2021年再次取得惊艳成绩。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455.38亿元,同比增长98.19%,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46.49亿元,同比增长145.47%,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7.85元,同比增长145.31%。
对此,万华化学表示,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疫苗接种率提升,经济复苏,全球化工产品市场需求提振。但全球部分化工装置受极端天气、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了供应短缺,造成全球化工供应链波动,供需阶段性失衡,化工产品价格提升。
而随着公司烟台MDI装置技改、百万吨乙烯等新产能、新装置投产,提升了全球市场供应能力,同时依托多年全球供应链、渠道布局,克服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有序保证了全球核心客户的市场供应,聚氨酯、石化以及精细化学品等主要产品量价齐升,集团营业收入及利润均实现大幅增长。
(万华化学2018年~2020年研发费用)
无独有偶,作为国内多业联产的新型化工企业,华鲁恒升(600426)在2021年也迎来业绩大爆发,预计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66.47亿元,同比增长103.1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5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倍。而这些,除了得益于去年化工行业周期性景气度提升影响外,还在于公司积极推动新项目建设和开车投运,加强系统优化和生产管控,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了生产装置稳定高效运行。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2月,华鲁恒升实现净利润达16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10%左右,华鲁恒升实现营业总收入53亿元左右,同比增长75%左右。
此外,记者注意到,华鲁恒升还依托传统产业链打下的技术和利润基础,重点进行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布局。
海报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华鲁恒升股票在最近90天内,共有22家机构给出评级,买入评级21家,增持评级1家;过去90天内机构目标均价为46.02元。
(多数机构仍认为“业绩为王”)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华鲁恒升总资产达286.5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22.56亿元,分别较上年末增加39.44%和43.87%。
在净利润增排行榜上,排在第三位的南山铝业(600219)凭借调整产品结构,在2021年也取得颇为亮眼的成绩。据悉,公司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高,逐步巩固公司高端制造、精深加工的战略定位。同时,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呈现快速、蓬勃发展势头。得益于下游行业所带来的旺盛市场需求,南山铝业汽车板产品在2021年度产销两旺,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销量突破11万吨,总体盈利增长明显,随着汽车板产销量大幅提升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国内汽车板龙头企业地位。
2021年度,南山铝业实现营业收入287.25亿元,同比增长28.8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06亿元,同比增长66.18%。
如果说传统制造业本就是山东产业发展中的优势产业,那么科技创新则是带动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21年,山东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建立“科技+产业”创新生态会商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这其中,山东上市公司无疑走在行业发展的前列。
记者了解到,目前,万华化学拥有知识产权(专利)超过2700项,2021年上半年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251件,新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84件;海尔生物是目前全球唯一覆盖-196℃至8℃全温域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服务商,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计拥有已获批及在申请专利263项,包括发明专利65项;作为科技创新驱动型企业,华熙生物以基础研究打底,搭建了微生物发酵、应用机理研发、合成生物学三大基础研究平台,同时着重应用基础研究,搭建交联技术、中试转化、配方工艺研发三大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实现1-10-100的物质发展。记者注意到,华熙生物近年来持续加码研发投入,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1.92亿元,同比增加101.18%,研发人员数量已经达到537人。
提到科技创新,就不得不提及“专精特新”这一概念。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专精特新”成为反复被提及的热词。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2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而作为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省份,山东拥有“专精特新”庞大的资源库,该领域企业数量排名全国第三,在此背景下,山东无疑将迎来又一波发展机遇。
在今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介绍,山东省共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数量居全国第三位,70%以上的深耕主业10年以上、80%以上的在省内细分市场排名首位、产品技术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或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达83%;累计培育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24家、瞪羚企业1140家、独角兽企业20家。据统计,全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部建立了研发机构,近2年平均研发占比超过6%,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项以上,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达65%。
安文建表示,山东省力争到2025年,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50家左右,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手机版 投诉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baiduer.com.cn 爱好者日报网 版权所有 联系网站:435 226 40@qq.com